原文地址為:多執行緒程式設計之pthread_create函式應用
函式簡介
pthread_create是UNIX環境建立執行緒函式
#include<pthread.h>
int pthread_create(pthread_t *restrict tidp,const pthread_attr_t *restrict_attr,void*(*start_rtn)(void*),void *restrict arg);
若成功則返回0,否則返回出錯編號
引數
第一個引數為指向執行緒識別符號的指標。
第二個引數用來設定執行緒屬性。
第三個引數是執行緒執行函式的起始地址。
最後一個引數是執行函式的引數。
另外
在編譯時注意加上-lpthread引數,以呼叫靜態連結庫。因為pthread並非Linux系統的預設庫
pthread_join函式
函式簡介
函式pthread_join用來等待一個執行緒的結束。
函式原型為:
extern int pthread_join __P (pthread_t __th, void **__thread_return);
引數:
第一個引數為被等待的執行緒識別符號,第二個引數為一個使用者定義的指標,它可以用來儲存被等待執行緒的返回值。這個函式是一個執行緒阻塞的函式,呼叫它的函式將一直等待到被等待的執行緒結束為止,當函式返回時,被等待執行緒的資源被收回。如果執行成功,將返回0,如果失敗則返回一個錯誤號。
例子:
#include<stdio.h>
#include<stdlib.h>
#include<pthread.h>
struct member
{
int num;
char *name;
};
//結構體後的分號勿漏
void *create(void *arg)
//有void* 型引數傳入,不能直接void
{
struct member *temp;
temp=(struct member *)arg;
//結構體變數之間不能直接賦值,但可以通過指標賦地址
printf(“member->num:%d\n”,temp->num);
printf(“member->name:%s\n”,temp->name);
sleep(1);
return (void *)8;
//這個很有特色,返回一個指向void的資料型別的值,這個值作為後面的exit code
}
int main(int agrc,char* argv[])
{
pthread_t tidp;
struct member *b;
void* a;
b=(struct member *)malloc(sizeof(struct member));
//先分配記憶體空間撒~
b->num=1;
b->name=”mlq”;
//字串賦值,其他好用簡便的方法有: char *p = NULL; p = new char [256];
if((pthread_create(&tidp,NULL,create,(void*)b))==-1) /
//
void *
為“無型別指標”,void * 可以指向任何型別的資料
{
printf(“create error!\n”);
return 1;
}
if(pthread_join(tidp,&a))
//呼叫
pthread_join函式,等待執行緒結束再繼續往下執行,要不然主程序和下面的執行緒並行執行
{
printf(“thread is not exit…\n”);
return -2;
}
printf(“thread is exit ,code is %d\n”,(int)a); //不知為啥這裡是(int)a,,a不是指標來的麼
return 0;
}
轉載請註明本文地址:多執行緒程式設計之pthread_create函式應用
写评论
很抱歉,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