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物理層的主要任務是什麼?
即為確定與傳輸媒體介面有關的一些特性。
- 機械特性 指明介面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,引腳數目和排列,固定和鎖定裝置等
- 電氣特性 電壓的範圍
- 功能特性 電壓的意義
- 過程特性 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
從通訊的雙方資訊互動的方式來看,可以有一下三種基本方式:
1.單工通訊:只能有一個方向的通訊,例如:a可以給b發訊息,但是反過來不行
2.雙工通訊:雙方可以互相通訊
3.半雙工通訊:在某一時刻只能有一個方向的通訊,但是方向可以交替出現。
1.基帶調製 -僅僅對基帶訊號的波形進行變換,變換後的訊號仍然是基帶訊號
2.帶通調製-使用載波進行調製,把基帶訊號的頻率範圍搬移到較高的頻段,並轉換為模擬訊號
基本的帶通調製方法:
1.調幅
2.調頻
3.調相
通道的極限容量
沒有理想的通道,所以每種通道都有最大極限速率。
限制碼元傳輸速率的因素有兩個:
(1)通道能夠通過的頻率範圍
往往在通道中傳輸的資料有很多高頻分量,而這些分量是無法通過通道的,這就會發生碼間串擾現象,如下圖:
為了避免這一現象,前輩得出了奈氏準則,這一準則得出了在理想條件下,為了避免碼間串擾,碼元傳輸速率的最大值。
(2)訊雜比
訊雜比是訊號的平均功率與噪聲的平均功率之比。記為s/n
如果把單位化為分貝的話:
夏農公式給出了一種求通道極限傳輸速率的方法:
所以通道的頻寬以及訊雜比越大,通道的極限傳輸速率就可以越大
常用的編碼方式
- 不歸零制
- 歸零制
- 曼徹斯特編碼
- 差分曼徹斯特編碼(遇0跳變,遇1不跳變)
物理層下的傳輸媒體
傳輸媒體可分為導引型傳輸媒體和非導引型傳輸媒體
導引型傳輸媒體
- 雙絞線
- 同軸電纜
- 光纜
非導引型傳輸媒體
- 地面微波接力通訊
- 衛星通訊
通道複用技術
分頻多工-所有使用者在同樣的時間佔用不同的寬頻資源
分時多工-所有使用者在不同的時間佔用同樣的頻頻寬度
碼分複用CDM-分碼多重進接CDMA—用於個使用者使用經過挑選的不同碼型,因此各使用者之間不會造成干擾
在CDMA中,每一個位元時間再劃分為m個短間隔,稱為碼片
寬頻接入技術
1.ADSL技術(非對稱數字使用者線)
用數字技術對現有的模擬電話使用者線進行改造
2.FFtx
写评论
很抱歉,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