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2014年
開始寫年度總結至今已經六個年頭了。
正如孔子所說:逝者如斯夫,不捨晝夜。
2019年的年度總結寫得比較晚,都快農曆新年了,此刻在家裡繼續寫完這篇文章。往年基本是元旦之後幾天就寫完了。我的年度總結儘量寫得非技術人員也能看懂。
回首六年以來,寫的年度總結如下,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。
回顧2014,約定2015
2015年總結,淡化舊標籤,無懼未來
2016年度總結,畢業工作
2017年度總結,一如既往
2018年度總結,平淡無奇
2019年度總結,波瀾不驚
這部分隱去了跳轉鏈接
雖然包含比較多的個人信息,但讀者朋友看到或許會覺得似乎認識我很久,當然一般人也不會都看。
2014年寫的標題是《回顧2014,約定2015》,2015年則是《2015年總結,淡化舊標籤,無懼未來》。這兩篇文章是在我QQ空間中置頂10篇文章的2篇。
大學畢業後,把兩個QQ的空間設為了僅所有好友(共計1400餘人)可見。如今都是發朋友圈同步QQ說說,我還是算會發發動態的人。不過這一年動態也發的少了。
大學期間常寫空間日誌,轉發多閱讀量還不錯能有兩三千人閱讀。2019年開了微信公眾號《若川視野》,文章閱讀量很少,一般也就幾百,上千都是少數。
以一年為時間節點記錄一年,以後再看自己寫過的年度總結文章,或者與別人分享,也許是一種回憶。
這一年的事,很多還記得。若時間再往前推,便記憶模糊。但翻看自己的年度總結還是能記起,這也許就是年度總結的一種作用吧。
另外,年度總結其實也是一次對自我審視和覆盤的機會。所以我是比較推薦讀者朋友們都寫年度總結的,不一定要寫給大家看。整理寫給自己看也是一種審視。
2016~2018年標題分別是畢業工作、一如既往、平淡無奇。想2019年的標題時,和2018年相比,沒什麼變化,所以想到波瀾不驚這個詞語,也許2020年度總結時可能是水波不興。
這樣算來,自己過了十分平凡普通的三年。有句話說:人們往往容易高估自己一年能完成的事情,低估自己五年能完成的事情。記錄下來,發現一年做不了很多事。
這一年,啟用了新網名若川(取自上善若水,海納百川中的兩個字)、
啟用了公眾號若川視野、只寫了9篇文章、一些平臺收穫了若干粉絲和閱讀量、只去了寧波等地、工具記錄平均每天5小時在寫代碼。
這一年很少用teambition
記錄任務了。
2016年學習了一門年度計劃的課程,提到人生的8個方面,分別是身體健康、財務理財、人際社群、工作事業、家庭生活、學習成長、體驗突破、休閒放鬆。覺得這8方面還是挺合理的,於是2016年度總結開始,都是按這8個方面用xmind
畫思維導圖總結自己的一年。

寫文章之前,想到了這些關鍵詞,簡單列舉下。
[ ] 上帝視角 [ ] 格局視野 [ ] 投資自己 [ ] 跳出思維,思考本質 [ ] 人脈是隱形財富 [ ] 很多能力都是可以訓練而成
身體 · 健康
八個方面,其中身體健康是第一個。
這一年,7月中旬,公司組織體檢,體檢過一次,體檢報告顯示正常。但感觸比較深:放射性體檢時,需要躺在儀器上,儀器啟動推動時,那一刻感覺身體真的很重要,其他方面再強,賺錢能力再強,沒有健康的身體都會大打折扣,甚至說等於零。
這一年,只11月份開始跑了5次步,一次跑步花不了很多時間大約半小時,但跑步在於走出去和堅持下來。有人說真正覺得鍛鍊很重要了,那一定可以做到。
這一年,自己記錄的深夜失眠有12次,這裡記錄的深夜失眠指的是1點以後還思緒萬千,久久不能入睡,然後把自己所思所想寫下來,就容易睡著了。
這一年,給自己定了晚上10:50
,11:20
,11:25
三個鬧鐘,但基本沒有11點半就睡覺的。早睡早起真的是重要,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2020年爭取調整好的作息習慣。
這一年,https://996.icu
, 996icu
起初是一個github
上的項目,印象中我star
時才3k
多star
,發展後來到全民都在討論996
,如今是249k
的star
。
“996”工作制,即每天早 9 點到崗,一直工作到晚上 9 點,每週工作 6 天。
另外阿里、網易、華為等互聯網大廠都加班比較嚴重。
按加班程度來算,程序員群體並不是幸福的群體,互聯網從業者基本都屬於比較高學歷的群體,而且真的有中年危機。當然各行各業都辛苦,這是事實。
國慶假期高中同學結婚,發現很多高中同學都走向了互聯網開發這一條路,而且挺多都在知名企業。和在百度工作的高中同學聊天,他說了一句:用青春換錢。我覺得確實如此,都是用時間換錢。
想起之前看到的一段文字,覺得寫得挺好。
我有一個偉大的願望。我希望憑藉自己的努力,淨化程序員的環境,提升程序員的地位。願 IT 界再無黑心企業的剝削,無人自嘲“碼農”、“碼畜”,技術人員受到足夠尊重,寫程序重新成為一種創造性的勞動。軟件行業,重新成為令人羨慕的行業。自由、開放、創新、包容。
程序員這些高學歷群體,真的是在做著改變世界的事情,為社會的互聯網添磚加瓦。而他們 的社會地位卻不是很高,或者說不是很幸福。
財務 · 理財
所謂理財就是理清自己的財務,開源節流。錢生錢才是高境界。大都都是用時間換錢。
人脈 · 社群
老同學老朋友來到杭州,基本是遊西湖,再發條朋友圈有朋自遠方來。
老同學老朋友雖然許久沒聯繫,聯繫起來也絲毫沒有陌生感。
世界很大,世界又很小。加了一些微信好友,就會發現朋友圈有共同好友。
各行各業有時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,而且圈內相對頂尖的人物基本都是相互認識的。
人脈其實是自己的隱形財富,當然前提是自己實力對等。這一年寫技術文章,就開放了自己的微信號。
一般加微信都會發一段關於我自己的簡介(畢竟我還沒有出名到婦孺皆知的情況),並且備註別人。
畢竟微信好友是雙向關係。如果是微博,單向關注,那就不用。
但很多人加微信好友一般就是加一下,其實加了好友可以告知自己來意。只有極少部分人會自我介紹下,並且告知自己所處情況,再問問題。畢竟對於一般開放自己微信號的人,基本都是平易近人的,而且加的人也比較多。時間稍微久了一點,那麼你就默默躺在好友列表裡了。
家庭 · 生活
這一年,2月1日-13日,春節在家13天,相比國家法定節假日7天,算是在家比較長。公司一般放假10天,但我總是希望春節假期多在家裡待幾天,所以一般會請年假幾天。因為如今一年一般就回兩次家,國慶假期和春節假期。
國慶放假8天,9月30日-10月7日在家。
2月15日
,給老爸買了一臺智能手機,2018年國慶時給老媽買了一臺智能手機。現在智能手機很方便,在大都市沒個手機都寸步難行。
基本平均兩週和家裡視頻通話,這一年,老爸都開始催我人生大事了,年紀確實也算大了。真的需要多投入時間到這方面了。
工作 · 事業
我的年度總結基本不寫工作方面。
自己的工作,說的高端點就是前端開發工程師,用戶看到的各種小程序、網站等都是我們這類人開發的。按照以前來說可能就是一個流水線工人,其實很容易被替代。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焦慮的原因之一。
這一年,使用了工具wakatime
,統計自己編寫代碼的時間。
Programming Stats for 2019 by wakatime

統計表明,全年總共編碼1523小時,其中自己的博客花了107小時。平均每天編碼5小時11分鐘,其中6月10日編碼11小時38分鐘。這裡的編碼時間統計,是編輯器使用時間,不在用編輯器則不會算入,這樣算起來還算多的。
對比2018年,平均4小時47分鐘。
其中兩個代碼提交平臺公司gitlab
和個人github
提交記錄情況如下。


慢慢打造個人品牌
2016~2018年網名都是軒轅Rowboat
,覺得比較拗口。所以2019年1月5日啟用新網名若川,取自上善若水,海納百川,剛好是我曾用名諧音。
知識星球,免費,【前端視野 若川】,2017年開通至今,雖然還沒有鏈接一千名鐵桿粉絲。但相比去年年底318人,增長了600餘人,現在958人。相對封閉,也沒怎麼推廣,一般是通過關於我加入的。
公眾號【若川視野】,3月14日變更,比變更時增長了1000多名粉絲,目前粉絲2052個。同時公眾號文章投稿到了【前端大全】等微信大號,獲得了還不錯的閱讀量。
微信群【前端視野交流群 若川】2018年年底是32人,至今是291人。
在知乎、掘金、思否、博客等平臺累計只發了9篇文章。
其中知乎粉絲在【知友推薦計劃】的助力下漲粉到6000餘人。知乎我的回答和文章總共閱讀量4萬多一點。知乎文章也有投稿的一些關注度多的專欄,比如《顏海鏡的博客》專欄。
掘金終於突破了1000粉絲,這一年閱讀量4萬多一點。
8月4日,用vuepress
重構了博客 lxchuan12.cn,相比以前,閱讀體驗更好些。
縱向對比,這些對比於2018年,都是一些進步。
而橫向對比,相比我朋友圈一些公眾號號主,我這點粉絲和閱讀量簡直不值一提。比如,很多都有十來個500人微信群。有的人一年寫了67篇文章。甚至有的人寫了幾百篇文章。有的公眾號粉絲數量超過好幾萬。
微信公眾號文章打開率極低,所以公眾號號主一般都建有微信群,在群裡交流討論,並且發文章,不過長此以往,也不是很好的辦法,微信公眾號號主主要就是接相關廣告變現。自己也在一月初接了一次廣告(發公眾號推文)。
我在2016年,甚至更早就知道要打造個人品牌,而且運營社群,可是一直行動比較少,或者說能力跟不上思想。
賺相對多的大錢的,一般都是前期積累比較多,而且能有源源不斷的產出。換句話說,現在主流賺錢之道,大家都容易知道。但競爭那麼大能不能賺到錢,就要各憑本事了。
學習 · 成長
我們這類工作,經常面對的是電腦。所以對電腦要求一般比較高。
2013年買的戴爾電腦,windows系統
有些卡了。所以買了一個移動硬盤,安裝了Ubuntu系統
,8G內存,不卡,目測還可以再使用5年。自己寫文章瀏覽網頁等都是用Ubuntu系統
了。
參加了5場技術活動
1月5日,第二屆螞蟻金服體驗科技大會
1月19日,網易前端技術大會。
5月25日,微醫的第二屆前端技術沙龍。
8月17日,蘑菇街技術分享日。
10月14日,濱江前端技術沙龍。
杭州前端類技術大會比較多,一般有空我都會去參加,雖然可能不能學到很多,但還是能開闊視野。
為什麼這麼熱衷這類大會?之前寫過一篇文章。參加有贊前端技術開放日所感所想,摘抄裡面的一段。
可能拿之前D2填寫的參會理由可以很好的解答這個問題。
D2報名填寫的參會理由:
1、瞭解講師碰到的問題,有哪些解決方案,是如何解決的,學習他們的解決思路和方案。
2、瞭解現在前端技術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,把握學習方向。
3、結交前端圈內朋友,讓自己融入到更積極的技術氛圍,促進自己的技術提升。
FCC杭州社區舉辦了2場活動
可能挺多人不知道FCC,其實是
freecodecamp
的簡稱。
freecodecamp
是github
上star
數最多的一個公益項目。助力全球人人皆可編程。中國各大城市一般都有社區,也有活動組織者。
我是杭州社區活動組織者之一,有一群小夥伴一起組織線下技術分享活動。
自己經常在博客等簡介都是寫的這個,並不是給自己找個頭銜(畢竟也是什麼職位),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樣子。
而是希望更多人知道freecodecamp
,另外自己找嘉賓大佬來技術分享時可能更方便些。
4月14日,FCC杭州社區和個推等舉辦線下分享活動。
9月7日,個推Techday杭州站聯合FCC杭州社區舉辦了一次活動。
寫了2篇非技術文章,7篇技術文章
非技術文章2篇,其中一篇是年度總結,還有一篇是:
高考七年後、工作三年後的感悟
第一篇《面試官問:JS的繼承》是年初回杭州後不久發佈的。
其中學習源碼整體架構
系列文章6篇。
1.學習 jQuery 源碼整體架構,打造屬於自己的 js 類庫
2.學習 underscore 源碼整體架構,打造屬於自己的函數式編程類庫
3.學習 lodash 源碼整體架構,打造屬於自己的函數式編程類庫
4.學習 sentry 源碼整體架構,打造屬於自己的前端異常監控SDK
5.學習 vuex 源碼整體架構,打造屬於自己的狀態管理庫
6.學習 axios 源碼整體架構,打造屬於自己的請求庫
每篇文章都寫了挺久。一般跨度至少十多天才能寫一篇,這裡的十多天肯定不是以每天八小時來計算。甚至有的跨度一個月才寫完。
其實工作後,會發現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少,加班多那就更少了。
工作日,不加班的一天,每天9點上午,下班後吃完飯到住處,基本就晚上8點多了。基本通勤時間花在路上一天2個多小時。碎片化時間雖然也是可以利用起來的,但基本效果不好。
除了以上這些,這一年基本沒完整看完過一本書。看到朋友圈很多人都在得到等平臺學習了很多課程。2020年要多看幾本書了。
體驗 · 突破
和2018年一樣,這一項可以說無。感覺好久沒有體驗突破,讓自己非常開心的事情。
休閒 · 放鬆
這一年,看的電影電視劇都比較少,只看過《琅琊榜2》,《無問西東》等。比如這一年比較火的電視劇《長安十二時辰》、《都挺好》、《慶餘年》等都沒看過。所以同事比較好奇問,平時時間怎麼打發的,除了學習方面沒有其他的了嗎?其實空閒時間真不多。
這一年只4月14日去了紹興魯迅故居,5月2-4日寧波老外灘、東錢湖、溪口、天一閣、博物館等地。
放幾張在寧波拍的照片。






這一年,整理了一下大學期間2012年~2016年,發佈在QQ空間,自己感覺寫得還行的七首“詩詞”。回答知乎問題:你寫過什麼自認為驚豔的詩?算是重拾這一興趣愛好。
每一年基本都會在杭州周邊逛逛。再隨便寫寫,也談不上“詩詞”,而且也寫得不好,只是算是心情的一種記錄方式吧。
這一年,也寫了四首。
杭州西湖
3月3日 《西湖》
細雨飄飄魚兒散,
遊船慢慢客人閒。
再登小山觀寶塔,
回望白堤臥中間。


杭州植物園
3月10日 《植物園》
登山眺望西湖遠,
轉角誤入植物園。
春風襲來梅花香,
花開爛漫迷人眼。

中秋西湖邊
9月13日 《中秋》
中秋斷橋前,
明月掛天邊。
倚坐湖邊椅,
閒談盡開顏。


西溪溼地河渚塔
11月10日 《冬日夕陽》
獨上渚塔望夕陽,
四面環山在異鄉。
飛鳥歸去人漸遠,
月出東方夜微涼。


總結
寫完年度總結,站在一年一個節點的時間線上來看,基本就知道自己一年時間能做什麼,做得到什麼,未來還能做到什麼。所以說開頭前寫了關鍵詞上帝視角,就好比翻開一本書前看的目錄,看了目錄知道大概情況,能推算之後的事情。
格局視野也很重要,如果把自己定位侷限於某一個方面,對自己提升也不利。就好比井底之蛙,不知天之大。
跳出思維,思考本質,1月份參加了2019永豐浙江商會暨老鄉聯誼會,那時覺得自己很渺小,畢竟只是公司的一名小員工,而參會的大都是各種公司老闆等。同時覺得需要跳出互聯網行業,看看別的行業,思考本質。技術實現只是很小的一部分,技術人經常容易沉浸在技術層面。
文章統計竟然寫了5000餘字,就此收尾。
最後農曆新年即將到來,預祝各位讀者朋友過一個快樂中國年。在新的一年,遇見更好的自己。
2020年1月22日
若川於江西吉安
關於
作者:常以若川為名混跡於江湖。前端路上 | PPT愛好者 | 所知甚少,唯善學。
若川的博客,使用vuepress
重構了,閱讀體驗可能更好些
掘金專欄,歡迎關注~
segmentfault
前端視野專欄,歡迎關注~
知乎前端視野專欄,歡迎關注~
github blog,相關源碼和資源都放在這裡,求個star
^_^~
歡迎加微信交流 微信公眾號
可能比較有趣的微信公眾號,長按掃碼關注。歡迎加筆者微信ruochuan12
(註明來源,基本來者不拒),拉您進【前端視野交流群】,長期交流學習~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