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18.08.01
- at解析, STM32 的啟動過程, this的解析, 啟動檔案, 微控制器,
解析 STM32 的啟動過程
一個工程程式碼總是以main作為入口函式,晶片上電時需要完成軟硬體初始化工作,為執行main函式做準備。 復位流程 下圖為MCU的映像檔案部分內容: 所謂映像檔案,就是工程編譯完成後生成的bin檔案。 映像檔案起始位置存放中斷向量表(Vector Table),然後依次存放程式程式碼和其他資料。中斷 […]
-->
程式前沿 幫助程式設計師解決問題,增加專業技能,提升個人能力與未來世界競爭力。
一個工程程式碼總是以main作為入口函式,晶片上電時需要完成軟硬體初始化工作,為執行main函式做準備。 復位流程 下圖為MCU的映像檔案部分內容: 所謂映像檔案,就是工程編譯完成後生成的bin檔案。 映像檔案起始位置存放中斷向量表(Vector Table),然後依次存放程式程式碼和其他資料。中斷 […]
該檔案主要實現目的: 設定初始SP 設定初始PC=Reset_Handler 設定向量表入口地址,並初始化向量表 呼叫SystemInit,把系統時鐘配製成72M,SystemInit在庫檔案system_stm32f10.c定義 調轉到標號_main,最終來到C程式檔案 ; Reset handl […]
RO段、RW段和ZI段 RO段、RW段和ZI段 Posted by gavinkwoe 一直以來對於ARM體系中所描述的RO,RW和ZI資料存在似是而非的理解,這段時間對其仔細瞭解了一番,發現了一些規律,理解了一些以前書本上有的但是不理解的東西,我想應該有不少人也有和我同樣的困惑,因此將我的一些關於 […]
一、兩種結構:馮·諾依曼結構 和 哈佛結構:1、馮·諾依曼結構 馮·諾依曼結構又稱作普林斯頓體系結構(Princetionarchitecture)。1945年,馮·諾依曼首先提出了“儲存程式”的概念和二進位制原理,後來,人們把利用這種概念和原理設計的電子計算機系統統稱為“馮·諾依曼型結構”計算機 […]
一、ARM體系的CPU有以下7種工作模式: 1、使用者模式(usr):正常的程式執行狀態2、快速中斷模式(fiq):用於支援高速資料傳輸或通道處理3、中斷模式(irq):用於普通中斷處理4、管理模式(svc):作業系統使用的保護模式5、系統模式(sys):執行具有特權的作業系統任務6、資料訪問終止模 […]
1 異常與中斷(Cortex-M3) 1.1 異常與中斷 原話: Cortex‐M3 在核心水平上搭載了一個異常響應系統,支援為數眾多的系統異常和外部中斷。 其中,編號為 1-15 的對應系統異常,大於等於 16 的則全是外部中斷。 除了個別異常的優先順序被定死外,其它異常的優先順序都是可程式設計的 […]
當使用KEIL軟體時,點選下載按鈕後出現“ internal command error ”時,怎麼辦呢?使用步驟: 1、先按住開發板的復位鍵; 2、在點選下載按鈕; 3、點選完下載按鈕後,按住開發板復位鍵的手指停頓1~2秒左右鬆開(憑感覺,很快熟悉這種節奏,也可以看看控制檯列印的報告推測下狀態); […]
PULLUP&PULLDOWN針對輸入模式,比如我們一個微控制器的I / O腳接一個按鍵的左端,按鍵的右端接正電源,那麼我們就要設定I / O腳為下拉模式,因為這樣才能使得按鍵按下去的時候,能把I / O腳拉高,不然設定上拉模式的話,即按鍵的功能等於擺設。同理,如果按鍵另一端接地,我們就要設定為上拉 […]
模組的選用:參考網路上找到的資料,以及個人經驗,選用STM32F103C8T6的做MCU還是較為合適的。 其功能以及外設配置如下,在模組選用上便要依據MCU的外設等等進行選用。 無線收發模組暫時選用的NRF24L01 無線模組 功率加強版,後期可能會更換JDY-40 2.4G無線串列埠透傳模組。 […]
AT指令解析貌似沒啥快捷的方式。 我最一開始用M6311,使用逐個字元比較,花比較大的功夫,得到很有限的AT指令結果。 最近接到任務,讓我把原來工程師的單流工作模式,改成多流模式,又重新思考了一下解析方式。 注:單流說的是他直接用透傳方式,省事。後來需求變化,要改成同時支援多個TCP連線、和IP應用 […]